身败名裂的成语故事


身败名裂

拼音shēn bài míng liè

基本解释地位丧失;名声败坏。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;遭到彻底失败。

出处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3回:“看来许多举人、进士做了官,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,身败名裂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身败名裂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身败名裂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全科人儿
来去无踪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一回:“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,来无影,去无踪。”
沟满壕平 李云德《沸腾的群山》:“沟满壕平,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,寒气逼人,滴水成冰。”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序:“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
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
雪兆丰年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古人云:‘雪兆丰年’。”
遗形藏志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
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七回:“宋江听罢,扯定两个公人说道:“却是苦也!正是‘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’”
十全大补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5回:“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,开了脉案,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,便去了。”
见危致命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