惴惴不安的成语故事

拼音zhuì zhuì bù ān
基本解释指担心害怕(惴惴:恐惧、担忧的样子)。
出处《诗经 小雅 小宛》:“惴惴小心,如临于谷。”
惴惴不安的典故
公元前621年,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任好死了,100多活人被送去殉葬,包括大臣子车氏家的三弟兄,他们三人都是对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良臣。秦国人们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和痛惜,一时心里惴惴不安,纷纷愿意代替他们去死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惴惴不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铁板钉钉 | 范乃成《小技术员战胜神仙手》:“[老汉]右手的烟袋朝着支书手中的计划点了几点,铁板钉钉似的崩出来三个字:‘我反对!’” |
歌莺舞燕 | 宋·苏轼《锦被亭》词:“烟红露绿晓风香,燕舞莺啼春日长。” |
薪贵于桂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:“楚国之食贵于玉,薪贵于桂,谒者难得无如鬼,王难见如天帝,令臣食玉炊桂,因鬼见帝。” |
音信杳无 | 明·吾邱瑞《运甓记·剪发延宾》:“盼前程音信杳无。” |
穷途潦倒 | 傅抱石《<郑板桥集>前言》:“他的一生,尽管够得上是盘根错节,穷途潦倒的一生。” |
空穴来风 | 战国 楚 宋玉《风赋》:“臣闻于师:‘枳句来巢,空穴来风。’” |
患难与共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” |
举重若轻 | 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》:“坡诗不尚雄杰一派,其绝人处,在乎议论英爽,笔锋精锐,举重若轻,读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 |
胸有成竹 | 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 |
三人行,必有我师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