炼石补天的成语故事

拼音liàn shí bǔ tiān
基本解释炼: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。古神话,相传天缺西北,女娲炼五色石补之。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,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。
出处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览冥训》:“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,断鳌足以立四极。”
炼石补天的典故
盘古老祖宗开天辟地之后,女娲老奶奶继成皇位,她的儿女们在大地上幸福美满地生活着。然而,人类并未从此安枕无忧。
镇守冀方的水神共工,乃是水之精华所生。他对女娲坐上皇位十分不满,于是就兴风作浪,向女娲示威挑衅。
女娲娇颜大怒,出演巾帼不让须眉的好戏。她令助手——火神祝融迎战。祝融乃是天火化孕而成,与共工是死对头,彼此都容不下对方。
经过“水火不容”的殊死搏斗,“浩浩洪水奔流不息,熊熊烈火燃烧不灭”。这场烽火争斗几万年,互相损失惨巨,两败俱伤。共工大败,恼羞成怒、没处撒气的他将擎天柱——不周山撞折。在这场权利之争中,火神祝融被不周山砸灭元神;共工大伤,逃到天边隐匿起来。
不周山被触断,霎时天塌地陷,天倒下半边,出现一个大窟窿;地也陷出许多一道道大裂纹;山林烧起了大火;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;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。
人类面临着空前的大灾难。女娲看见她的子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失去生存条件,四处逃生难,痛心无比。她决心要终止这场灾难,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,解脱儿女们的灾难。于是,开始争分夺秒地炼石补天。她辛辛苦苦地四处寻找,遍涉群山,最后选择水足石多的天台山。她挑选出许多五彩缤纷的石头,把它们放在熔炉里熔化。
女娲在山上勤炼九九八十一天,炼出一块厚十二丈、宽二十四丈的五色巨石。于是依照此法,用整整四年时间,炼出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石,连同前面的那块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。
众神仙和众将官都帮女娲补天。他们不停地补呀补呀,九天九夜过去,天空终于被补好。大地放晴,天边出现五色云霞(据说现在雨过天晴后出现的彩霞,就是当年女娲用五彩石炼成的)。女娲接着收集大量芦草,把它们烧成灰,填平地上洪水泛流的沟壑。
补好天地,天空比以前更灿烂绚丽,女娲很欣慰地微笑起来。可她还是不放心,便从东海捉来万年巨龟,斩下它的四足用作擎天柱,分别竖在大地的四角,支撑住天地的四方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炼石补天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后继有人 | 艾芜《鞍钢呵,我回来了》:“这是后继有人,令人喜悦不止。” |
锲而不舍 |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 |
门当户对 | 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中卷:“个样村僧,岂是寻常种草?要得门当户对,还他景胜人奇。” |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| 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 |
正身明法 | 《晋书 元帝纪》:“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,正身明法,抑齐豪强,存恤孤独,隐实户口,劝课农桑。” |
口快心直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云姑娘,你如今长大了,越发心直嘴快了。” |
百战百胜 | 先秦 管仲《管子 七法》:“是故以众击寡,以治击乱,以富击贫,以能击不能,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,故十战十胜,百战百胜。” |
溢于言表 | 明 朱舜水《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》:“来书十读,不忍释手,真挚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 |
燕雀安知鸿鹄志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 |
目不斜视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都是目不斜视,俯首而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