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门投止的成语故事

拼音wàng mén tóu zhǐ
基本解释投止:投宿。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。比喻情况急迫,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。
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》:“俭得亡命,困迫遁走,望门投止,莫不重其名行,破家相容。”
望门投止的典故
东汉时,山阳高平(今山东兖州一带)有一个叫张俭的人,字元节。延熹八年(公元165年),张俭出任山阳东部督邮(官名,代表太守督察县乡,宣达教令,兼司狱讼捕亡等事)一职。当时,有一个专权的宦官侯览是山阳防东人。侯览家里的人依仗侯览的权势在防东残害百姓,无恶不作。为此,张俭写信告发了侯览和他的母亲。因为侯览整天在皇帝身边转,这封信没到皇帝手中就被侯览扣下了。从此侯览和张俭结了仇。
张俭有个同乡叫朱并,是个奉迎拍马的小人,历来为张俭所不齿。朱并听说张俭告发了侯览,为了讨好侯览,便向朝廷告密,说张俭私结党羽,图谋不规。侯览见后,立即下令逮捕张俭。张俭见官府人马来势凶凶,只好匆匆逃亡,看到谁家可以避难,就投在人家门下。因为当地老百姓都知道张俭历来很正直,名声很好,都冒着风险收留他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望门投止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梁孟相敬 | 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:“每归,妻为具食,不敢于鸿前仰视,举案齐眉。伯通察而异之,曰:‘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,非凡人也。’” |
十万火急 |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。” |
杀手锏 | 艾煊《大江风雷》第四部:“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,这两句话抛出去,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,哑口无言。” |
物腐虫生 | 宋 苏轼《范增论》:“物必先腐也,而后虫生之;人必先疑也,而后谗入之。” |
自强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 |
掉以轻心 | 唐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故吾每为文章,未尝敢以轻心掉之。” |
如法炮制 | 宋 释晓莹《罗湖野录》第四卷:“若克依此书,明药之体性,又须解如法炮制。” |
视微知着 | |
白日见鬼 | 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六卷:“在京师时有语曰:‘吏、勋、封、考,笔头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见鬼。’” |
没里没外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若一味只管没里没外,不与大人争光,凭他生的怎样,也是该打死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