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木


拼音má mù
注音ㄇㄚˊ ㄇㄨˋ
词性形容词


麻木

词语解释

麻木[ má mù ]

⒈  失去知觉。

感官全都麻木了。

numb;

⒉  麻木的感觉。又称麻痹。

感觉麻木。

apathetic; benumbed; insenate; be dead to all feeling;

⒊  比喻思想不敏锐,反应迟钝。

使一个民族衰弱、压抑、麻木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同“麻痹”。

《朱子语类》卷二五:“心既不仁……如人身体麻木,都不醒了。”
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四:“放绑要紧,手脚都麻木了。”
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医道》:“衰迈之人脑气不足,遂有麻木、昏瞶之病。”

⒉  谓感觉迟钝。

《水浒传》第一一八回:“雷炯、计稷 惊得麻木了,动弹不得。”
鲁迅 《故事新编·理水》:“‘先生’,乡下人麻木而平静的回答道:‘您是学者,总该知道现在已是午后,别人也要肚子饿的。’”
周立波 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二十:“想不到的悲哀的袭击使她麻木了。”

国语辞典

麻木[ má mù ]

⒈  医学上称知觉完全丧失,分为全身麻木、局部麻木及部位麻木三种。

《西游记·第四〇回》:「沙僧闻言,打了一个失惊,浑身麻木道:『师兄,你都说的是那里话,我等因生前有罪,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,与我们摩顶受戒,改换法名,皈依佛果。』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一一回》:「昨晚跌了一交,半身麻木,口眼有些歪斜。」

麻痺 麻醉

⒉  讥人感觉顽钝,不能振作。

如:「麻木不仁」。

敏感 激动

英语numb, insensitive, apathetic

德语Stupor (S)​, abgestumpft (Adj)​, apathisch (Adj)​, betäubt, taub (Adj)​, empfindungslos, gefühllos (Adj)​

法语engourdi, indifférent

分字解释


※ "麻木"的意思解释、麻木是什么意思由多类查字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而眼下在这麻木感的笼罩中,我连自行中断生命的气力都没有了。什么都没有了。有的只是麻木不仁。我甚至不是我自己了。

2., 我的心在痛,困顿和麻木。刺进了感官,有如饮过毒鸩,又像是刚刚把**吞服,于是向着裂溪忘川下沉;并不是我嫉妒你的好运,而是你的快乐使我太欢欣。济慈

3.你不在我身边,我盈盈醉眼中幻化出你的身影,惆怅与落寞交织,牵挂与惦念缠绵,麻木的灵魂失去了平静。

4.在手柄上,手握式工具应避免掌部组织受压力,妨碍血液循环,导致麻木、刺痛感。

5.每次和妈妈遇到熟人,我总是站在旁边看着,然后等着妈妈教我如何称呼人家,整个过程麻木尴尬,令我不胜其烦,最后,我终于厌倦了,也就疏远了这里。

6.题,防止骄傲自满、浮于表面、麻木不仁、坐等观望、走过场、改不到位、不求过硬、单摆浮搁等情绪和误区。

7., 似乎每个人都觉得正义与伟大离他们很遥远,而且这些人不但因为麻木而愧疚,却喜欢用一种自以为是智者的姿态谩骂高尚,这个世界好像开始喜欢标准自我为真小人,嘲笑卫道,却极尽能力的炫耀自己的浅显。

8.他不觉得悲,但心中又不知是什么滋味,然而他忽而明白了:他现在心里早就麻木了!他嚼着口中的菜,却觉得那菜似是泥做的,但要真是泥做的,也应该有些泥滋味吧!

9.你明知结局,却还是奋不顾身。那不是痛到麻木的领悟,而是比常人多了一份无所畏惧的勇气,更不给自己留遗憾的后路。

10.志气太大,理想过多,事实迎不上头来,结果自然是失望烦闷;志气太小,因循苟且,麻木消沉,结果就必至于堕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