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佚名的诗 > 林琴南敬师

林琴南敬师

[两汉]:佚名

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,从师读。师贫甚,炊不得米。林知之,亟归,以袜实米,满之,负以致师。师怒,谓其窃,却弗受。林归以告母,母笑曰:“若心固善,然此岂束修之礼?”即呼备,赍米一石致之塾,师乃受。

林琴南敬师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闽县(今福建福州市)人林纾(字琴南,当时是孝廉,清明时对举人的称呼)六七岁的时候,跟随老师读书。老师非常贫困,做饭没有米。林纾知道后,急忙回家,用袜子装米,装满了,背着送给老师。老师生气了,说这是他偷来的,推辞不接受。林纾回来后告诉了母亲,母亲笑着说:“你这份心意固然是好的,但是这样的方式(袜子装米)难道是学生赠送老师礼物的礼节吗?”随即让人准备,林纾携带着一石米送到私塾,老师于是接受了。

注释

林琴南孝廉纾(shū):林纾,字琴南,福建阂县(今福州人)。近代文学家,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。孝廉,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。

亟(jí):急忙。

束脩(修):本指十条干肉,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。

呼备:叫人准备。

赍(jī):携带。

从:跟随。

实:装。

负:背着。

谓:说。

却:推却。

乃:于是

固:本来

佚名简介

唐代·佚名的简介

...〔 ► 佚名的诗(421篇)

猜你喜欢

水居六首 其六

元代明本

水国庵居最寂寥,世涂何事苦相招。去村十里无行路,隔岸三家有断桥。

数点鸦声迎暮雨,一行鱼影涨春潮。陈年佛法从教烂,岂是头陀懒折腰。

沈公序亦爱亭二首 其一

宋代孙觌

吟牵东阁兴,静憩北窗眠。窟小中生月,文高迥入玄。

回看甲乙第,已到巳辰边。不见门生莠,歌钟尚隐然。

虑狱江州晚出浔阳门

宋代陈舜俞

浅深秋色看红叶,高下人烟入翠微。

过岭已怜云满{革登},穿林宁恨露沾衣。

为许氏赠妾

明代皇甫汸

窈窕一佳人,铅华世绝伦。花因解语艳,山入画眉颦。

宝髻随时广,罗衣逐态新。坐令幽谷里,无夜不生春。

聚景园

宋代高似孙

翠华不向苑中来,可是年年惜露台。

水际春风寒漠漠,宫梅却作野梅开。

恋情深·滴滴铜壶寒漏咽

唐代毛文锡

滴滴铜壶寒漏咽,醉红楼月。宴余香殿会鸳衾,荡春心。

真珠帘下晓光侵,莺语隔琼林。宝帐欲开慵起,恋情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