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三
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三。南北朝。谢朓。 神心遗魏阙,中想顾汾阳。肃景怀辰豫,捐玦剪山糃。时惟清夏始,云景暧含芳。月阴洞野色,日华丽池光。草合亭皋远,霞生川路长。端坐闻鹤引,静瑟怆复伤。怀哉泉石思,歌咏郁琼相。春塘多迭驾,言从伊与商。衮职眷英览,独善伊何忘。愿辍东都远,弘道侍云梁。
[南北朝]:谢朓
神心遗魏阙,中想顾汾阳。肃景怀辰豫,捐玦剪山糃。
时惟清夏始,云景暧含芳。月阴洞野色,日华丽池光。
草合亭皋远,霞生川路长。端坐闻鹤引,静瑟怆复伤。
怀哉泉石思,歌咏郁琼相。春塘多迭驾,言从伊与商。
衮职眷英览,独善伊何忘。愿辍东都远,弘道侍云梁。
神心遺魏阙,中想顧汾陽。肅景懷辰豫,捐玦剪山糃。
時惟清夏始,雲景暧含芳。月陰洞野色,日華麗池光。
草合亭臯遠,霞生川路長。端坐聞鶴引,靜瑟怆複傷。
懷哉泉石思,歌詠郁瓊相。春塘多叠駕,言從伊與商。
衮職眷英覽,獨善伊何忘。願辍東都遠,弘道侍雲梁。
唐代·谢朓的简介
谢朓(464~499年),字玄晖。汉族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)人。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,出身世家大族。谢朓与谢灵运同族,世称“小谢”。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、文学,为“竟陵八友”之一。后官宣城太守,终尚书吏部郎,又称谢宣城、谢吏部。东昏侯永元初,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,下狱死。曾与沈约等共创“永明体”。今存诗二百余首,多描写自然景物,间亦直抒怀抱,诗风清新秀丽,圆美流转,善于发端,时有佳句;又平仄协调,对偶工整,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。
...〔
► 谢朓的诗(301篇) 〕
:
陈永正
金石公知重,閒摩暮复朝。时艰心自热,骨立毁难销。
奇字蟠胸得,豪怀向日饶。森森化云去,一代溉新苗。
金石公知重,閒摩暮複朝。時艱心自熱,骨立毀難銷。
奇字蟠胸得,豪懷向日饒。森森化雲去,一代溉新苗。
清代:
易顺鼎
柳家井畔,感传书无路。雾阁荒唐吊龙女。便一枝、横竹吹入湖烟,平波上、惊起老鱼秋舞。
下界忒无聊,我劝银蟾,飞到人间最空处。身世玉壶中,诗意高寒,曾遍染、湘天风露。
柳家井畔,感傳書無路。霧閣荒唐吊龍女。便一枝、橫竹吹入湖煙,平波上、驚起老魚秋舞。
下界忒無聊,我勸銀蟾,飛到人間最空處。身世玉壺中,詩意高寒,曾遍染、湘天風露。
宋代:
袁说友
虚名误壮夫,黄金变颜色。谁欤帛米谋,困此刍狗迹。
安和一榻上,精神馀笔力。我欲造之深,剧谈忘漏刻。
虛名誤壯夫,黃金變顔色。誰欤帛米謀,困此刍狗迹。
安和一榻上,精神馀筆力。我欲造之深,劇談忘漏刻。
元代:
廖大圭
茅屋阴阴水北村,满床书卷一桐孙。雨声长在黄梅树,四月来时不出门。
茅屋陰陰水北村,滿床書卷一桐孫。雨聲長在黃梅樹,四月來時不出門。
明代:
何巩道
未得理归棹,还栖江上楼。钟疏遥隔水,寒浅尚疑秋。
月色从今满,江声自古流。夜乌啼不住,知是宿城头。
未得理歸棹,還栖江上樓。鐘疏遙隔水,寒淺尚疑秋。
月色從今滿,江聲自古流。夜烏啼不住,知是宿城頭。